案例:5月8日,在宿州市某小学的体育课上,体育老师让男生在操场上做跪撑爬行,女生在一旁做游戏,约30名男生的手掌和膝盖在跪撑爬行中擦伤。学生家长十分气愤,有的甚至认为老师在故意体罚学生。事发后,很多家长到学校讨说法。面对家长们的投诉,学校迅速做出了处理:一是涉事老师向全体家长和学生们道歉;二是根据伤情,安排医生治疗和进行心理辅导;三是涉事老师停职,接受检查。
律师说法:
上述案例中的体育老师因为没能在孩子们做运动时监管好,也未能采取保护措施,导致了学生在跪撑的时候手掌和膝盖擦伤,这是没有好好的尽管理职责的体现。出于拳拳的爱子之心,家长们关注孩子们的伤情,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而老师和校方则更应当在授课时特别注意对孩子的安全保护。
首先是不要超出教育标准授课,孩子的各个学习阶段和年级都有不同的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通过对义务教育各科课程实施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修订了不同的课程标准,关于体育课程的就有《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里面系统地规定了小学阶段孩子们需要掌握的运动技能,包括短跑、中长跑、定向越野、跨栏跑等。教师们据此授课,既可以满足孩子们的运动需要,也能保护孩子们的运动安全。
其次要做好一定的安全保护措施。在上述案例中,体育老师在引导孩子们完成跪撑运动时,就可以将场地安排在光滑的地面,或者在地面铺上一些垫子,这样就不会造成孩子们的膝盖和双手受伤。同样,在进行其他运动时也要注意好安全防护。参加体育课的目的是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体验运动的乐趣,在这样的过程中,安全是第一位的。
最后,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老师们也不要忌惮于让孩子们尝试教程中剧烈的运动。比如长跑、篮球、单杠等运动,这些运动更有难度,也更能磨炼孩子们的意志力,可以增进他们的骨骼和肌肉发展。
根据近些年的数据统计,中国的孩子们的身体素质逐步下降,肥胖率上升明显。17年8月1日,体育总局的披露的研究报告《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中指出,我国学生的身高体重比即体重指数(BMI)持续上涨,每五年便增加约2至3个点。根据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大城市中成人的超重率与肥胖现患率分别高达30.0%和12.3%,儿童的肥胖率已达8.1%。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加强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势在必行。体育老师们在授课时更要注意对孩子们的严格要求,使得孩子们拥有更加健康的身体和强壮的体魄。
建议:
1. 体育老师要注意在课程标注的范围内授课,不能超出课程标准的要求。
2. 体育老师在带领孩子们进行某些运动项目时,要注意做好保护措施。
3. 体育老师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学生严格要求,不要因为某些运动需要耐力和爆发力,而禁止孩子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