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官宣:2019年秋,新学期中小学各科全部启用新教材!语文不好的注意了!
2019-04-15 14:57:05

教育部下达最新通知,下学期,孩子们的课本将发生很大的变化。通知内容信息量较大,小编这里整理出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几条教材改革信息:

Ø 下学期开始,小学1-3年级,语文、道德与法治全部使用全国统一的部编版教材。

Ø 初中7年级至9年级,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全部使用统一的部编版教材。

Ø 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

“作为最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的变化,是所有家长、老师最关心的问题!” 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说。

具体到底变成了什么样?带大家来看一下!

 

01

语文课本变天:一年级就有《论语》

 

使用新教材的语文有什么值得家长关注的重大变化呢?

 

大量增加古诗文,新的语文教材一年级到六年级古诗词128篇,增加87%。初中语文的古诗词增加51%。

明年高考要求学生背诵的古诗词由60篇增加到70篇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语文园地里设有《日积月累》,是要求孩子背诵并测验默写的。这一栏里经常会出现文言文,一年级下册已经要求背诵并理解《论语》选段“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了!

 

增加课外阅读,最明显的是初中阶段,名著阅读已经是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小学新教材里也增加大量课外阅读要求。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现在的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孩子每天必须阅读30分钟以上。

未来语文的地位急剧上升阅读习惯将成为学生小学入学前后重点培养的习惯,并将一直持续下去!

 

02

教育部早就告诉你,别再打无准备的仗!

 

其实,对于很多一直关注中高考动向的教育者来说,这种“难”考生们早该想到!

2017年一系列高考改革政策放出时,高考“语文难”就已经是定势,可惜还是没有引起大部分人的重视。

对于中国基础教育、“新高考”,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表示:

 

语文又是基础中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一共上课9522节课,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毕业一共上课13000节课,语文是第一大科,占总课时的21%以上.

中小学一共上了20门课,语文占1/5的课时还要多,语文是工具科,是母语,是学习其他各科的基础前提。

那么,2018语文高考已经难出了新高度,今后语文究竟会有多难?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甩下一句话,惊呆了众人:“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接下来语文到底怎么学?怎么考?温儒敏透露:“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

 

1.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

2.阅读题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温儒敏继续透露:

 

“高考的阅读面也在悄悄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现在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了语文教学平时教的那个水平”。

 

也就是说,只看教材,别说高考语文,就连中考语文都将应付不来。别再说什么应付考试没时间阅读!孩子不阅读,根本应付不了考试!

对于阅读少、不读书、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的孩子而言,此次教改已经不是噩梦而是审判。教改后考察大量语文的超纲内容、考察全科素质成为标配,临时抱佛脚没有指望。

 

03

中高考语文未来会难在哪里?

 

▌ 考卷文字的增加

如果你的孩子不经常阅读,考试时阅读速度太慢就会吃亏!

举例“全国卷Ⅱ”的语文考卷,现代文言文篇幅极多,题目或许不多,但是阅读起来很费时间。这样就考验了考生的阅读速度和抓住重点的能力。

未来语文将成为中高考的杀器,高考要实现15%考生做不完卷子。

 

▌范围变得更广,不再局限于课本

对于名著的考核标准已经逐渐提高。

例如,相对简单的是这样的题目:

 

该题中考核了《朝花夕拾》、《骆驼祥子》中的人物与情节的识记。

而在未来,名著阅读的试题会考到更多的细节,以免学生只是在得过且过地背诵。

 

或者是对比分析人物,让孩子谈谈对主人翁的个性化感悟;

或是结合给出的具体片段内容,鉴赏评价人物或者作品语言特色;

或者是对比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探究作者的多种写作风格等等。

 

从最开始的作者年代、身份的考察,到现在的阅读理解,无一不在提示家长和老师,务必提高对孩子名著阅读的重视程度。

 

▌不积累古诗文文言文,吃大亏

古诗文在语文试卷里有34分左右,北京卷文言文+古诗文的考察分数高达44分!再加上名著阅读的分数,可以说有50分左右,堪比一篇作文啊!占了语文分数的百分之三十。

所以不重视古诗积累、文言文阅读,将失去这几十分。

而这不是考前抱佛脚,临阵磨枪就能做到的,需要考生日积月累中完成!

 

04

所有科目都将考验语文水平

 

自前两年起中小学都已陆续更换教材,开始使用“部编本”的语文教材。

中国语文课程改革的形势是:

 

语文和语文阅读在中、高考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语文考试越来越重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内外的结合将是必经之路。

各地已在相继增加语文中考总分,且高达30分:

2013年末~2016年,北京中考语文增加30分;

2015年,湖南长沙等地中考语文增加30分;

2018年,山东济南等地中考语文将增加30分

......

 

从今年下半学期开始(2019年9月),全国中小学生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

整个小学6年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年20篇左右。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

 

语文在各学科间的重要程度也已经凸显。

看看高考的变化、教材的变化、学科重要程度的变化、还有这几年爆红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语文节目……所有现象都在告诉我们:

语文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以后所有科目都将考验语文水平,确切地说是阅读水平。

这不是耸人听闻,这次教改是全国上下从幼升小到高考,正在深化进行一系列重大历史性教改,都是中央顶层设计的结果。

这次的新教改前后酝酿了整整4年时间,经过了10多轮讨论,才最终确定了下来!

北京市教委委员、新闻发言人李奕和中招办主任曾在中考前透露:

 

日后的中考理科题目中会增加阅读量,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来看一张中考科学试卷,阅读量一点不比语文试卷少……

今后的中高考所有科目都会是对语文的持续考察。不仅是语文试卷增加了阅读量,其他科目都增加!

阅读量少、语文水平欠佳,都会使做题速度、理解水平等受到很大影响,所以会出现考生连题都没时间做完的情况。

因此,未来,阅读是一切学科的最重要基础,如果你依然说自己的孩子没时间读书,等同于说要自己的孩子放弃所有学科。

 

素材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