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健康过寒假?教育部发布提示要诀!
2021-01-29 09:34:02

 

2021年寒假中小学生和幼儿

健康生活提示要诀

 

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助于预防新冠肺炎等多种传染病、近视、肥胖、精神疾病和多种健康问题的发生。近日,教育部组织全国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提出《2021年寒假中小学生和幼儿健康生活提示要诀》,引导中小学生和幼儿合理安排假期防疫、生活、学习和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生活。

 

一、坚持防疫,注意卫生。

  • 少去人员密集场所,少聚集,科学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 勤洗手、勤换衣,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 常开窗、多通风,保持干净居住环境。

  • 预防感冒,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口鼻。

  • 倡导家庭分餐制。

 

二、科学用眼,保护视力。

  • 养成良好用眼习惯,注意调节学习时的光线,保持正确读写姿势,一尺一拳加一寸(眼睛离书本一尺,握笔的手指离笔尖一寸,胸口离桌沿一拳)。

  • 严格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视屏20分钟后,要抬头眺望20英尺(6米外)远方,持续至少20秒。

  • 每天坚持做2次眼保健操。

 

三、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 饮食要营养均衡,食物种类要多样化,荤素搭配。

  • 适量食用鱼、禽、肉、蛋和坚果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奶类和豆制品,多喝白开水,不喝含糖饮料,少吃零食、油炸食品。

  • 进食要规律,一日三餐进食时间相对固定,不暴饮暴食。

 

四、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 体育锻炼要遵守当地疫情防控规定。

  • 低风险地区,坚持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 中高风险地区,居家锻炼,选择俯卧撑、仰卧起坐、平板支撑、健身操、呼啦圈等锻炼方式。

  • 充分利用阳台、窗边、庭院等多接触阳光。减少坐卧时间,每天锻炼至少2小时。

 

五、充足睡眠,规律作息。

  • 合理安排寒假时间,每天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幼儿和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

  • 合理作息,早睡早起、不熬夜。

  • 学习时间、活动时间等相对固定、有节律。

 

六、培养兴趣,全面发展。

  • 合理安排学习计划,不忘勤习功课,培养广泛兴趣爱好。

  •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多参加健身、舞蹈、游泳、烹饪、绘画、阅读、音乐等活动,把假期变成习练技能和陶冶情操的快乐时光。

 

七、享受亲情,热爱劳动。

  • 利用春节团聚时刻,享受亲情和陪伴时光,多与家人沟通,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了解,营造浓郁的亲情氛围。

  • 主动做家务,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技能。

  • 表达孝敬与感恩,增进感情。

 

八、调试情绪,愉悦心情。

  • 保持健康心态,心情愉悦地过好每一天。

  • 与家人和朋友和谐愉快相处。

  • 遇有心情不畅或心理问题时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寻求必要的专业帮助与调适。

 

九、规避危险,远离伤害。

  • 通过书本和网络主动学习健康知识,提升健康素养,健康安全地度过假期生活。

  • 用好学习平台,加强个人健康意识与责任,自觉做到不吸烟、不饮酒、不沉溺于网络。注意交通安全,规避伤害危险。

  • 不去不明情况的河道、水库玩耍、活动。

  • 熟记各类急救求助电话。

 

十、遵纪守法,明辨是非。

严格遵守互联网法律法规,积极践行《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自觉远离网络谣言、网络诈骗,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加强自我学习,增强辨别谣言、抵制诈骗的能力。

 


来源:教育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