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最近南昌的于女士很是心塞,作为一个幸福的二胎妈妈,她本来应该安心待产,但是自己五岁的女儿萱萱从幼儿园回家后就嘴唇溃烂。经医生诊断为过敏性皮炎,萱萱的家长急忙找幼儿园了解情况。萱萱对鸡肉过敏,恰好那天的午饭中有鸡腿,幼儿园方面无法证明萱萱没有食用鸡腿,于是萱萱的奶奶便与萱萱的带班洪老师发生争执。洪老师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在朋友圈发表了文章,更是激化了这件事情。随后萱萱的家长与幼儿园园助又在幼儿园的群里发生争执,使得矛盾升级,发展为攻击于女士未出生的孩子,最后洪老师和幼儿园园助都辞职了。
律师分析:
这本是一件小事,萱萱作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疑似在幼儿园受到过敏侵害,只要幼儿园方面能拿出有效的证据证明萱萱并没有食用鸡腿,这一场风波便可消弭于开始。然而幼儿园却没能做到,这就是幼儿园的在幼儿防范过敏的方面的疏失。现在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超敏反应,是机体受同一抗原再次刺激后所发生的一种表现为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所以所谓过敏是身体对外界同一刺激的一种过度反应。现代人的过敏源各式各样,甚至有的非常奇怪。
常见的过敏原有花生、小麦、菠萝、牛奶、鱼虾、鸡蛋等等,有的奇异的过敏原则是有阳光、米饭、蛋白质,甚至还有孕妇对自己腹中的胎儿过敏的。各式各样的稀奇古怪的过敏原让人防不胜防,对于身体机能较弱的幼儿,过敏更是一次对健康的重大伤害,幼儿园该如何防范幼儿在园过敏呢?需要的是制度化的防食物过敏安全措施。
在孩子入院前,就应当向家长了解孩子的基本身体状况,如果家长提出孩子有过敏食物的,应当要求家长书面列明过敏食物,并签字。随后针对家长列出的这些过敏食物,幼儿园可以为孩子制作过敏表。在提供的饭食中尽量不要出现这些易过敏食物,如果出现了,那么幼儿园应当就没有给孩子食用此类过敏食物进行记录,或是拍照,或是做好书面记录,并由当时的带班老师签名。
采取制度化的防过敏措施,幼儿园才能更好地保护幼儿的健康,让家长更加放心,在家校间建成互信、互爱的桥梁。
建议:
1. 在幼儿入园时就应当询问孩子是否有过敏食物,如果家长提出有过敏食物的,应当由家长书面罗列这些过敏食物,并签名后交给幼儿园。
2. 幼儿园应当针对家长列出的这些过敏食物制作过敏表,放在班主任工作手册中。
3. 幼儿园提供的饭食应当尽量避免易使孩子过敏的食物。
4. 如果当天幼儿园提供的饭食中有孩子的过敏食物,幼儿园就应当做好记录证明没有给孩子食用此类食物,或是拍照,或是书面记录均可,并由带班老师签字。